联想中文网>盛唐挽歌> 156 第142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吐蕃

156 第142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吐蕃(第3页)

作者:携剑远行

推荐阅读:我是妖魔收藏家龙尘梦琪漫威:我制作的游戏入侵了现实秋裤需要吗?香火道主大小姐马甲捂不住了综漫:从杀手皇后开始我这样进球,会伤害到你吗?诡异纹身:开局纹身十大阎罗我都成仙王了,你说我是反派绝世太子爷我在诸天封印禁忌香国猎艳八尺大人家的女婿全球婚配:我能看到游戏提示国王起点从打铁开始骑砍欧陆一切从惩罚富婆开始听说商大佬宠妻过度神豪系统:天上掉下九千万亿

一秒记住【联想中文网 https://www.lx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过此举遭到了寿昌当地百姓们的极大抵制,方重勇不得已立下保证书,如果吐蕃人不来,沙州府衙负责报销搬家的费用,那些人才不情不愿的搬迁到了罗城。
    如今看来,南面的寿昌县显然已经被吐蕃人攻占,当然了,他们也只是占据了一座空城而已。
    “甘泉水泛滥,敦煌本地漕渠遭殃,唉,今年秋收可怎么办呢?”
    王思礼摇头叹息道。
    不管是罗城也好,小城也好,都不是紧紧挨着甘泉水的,倒是没有被毁坏城池的危险。
    甘泉水这条母亲河脾气不好,本地人其实都是知道的。
    雪山融化的时候水量超大,奔腾如黄河。
    气候严寒的时候直接断流,脾气可谓是喜怒无常。
    所以本地人的居住地,都是离甘泉水有些距离的位置,一般来说,并不担心河水泛滥。
    唐代的敦煌地区已经形成了以甘泉水(党河)为主干渠,以马圈口堰为总枢纽的水利体系。
    建立了阳开渠、北府渠、都乡渠、宜秋渠、神农渠、阴安渠、东河渠等七大干渠贯穿敦煌绿洲,另有百余条支渠呈羽状分列于干渠两侧。
    干渠上还设有堰坝和斗门,这些共同构成敦煌地区发达的网络状农业灌溉系统。
    本地人,就靠灌溉系统吃饭,每年气候稳定,收成也较为稳定,并不指望老天爷赏脸。
    所以说甘泉水发洪水决堤了,敦煌本地百姓担心的不是被淹死,而是从前多少代人不断累积的漕渠,被洪水毁坏!
    这里的土地,都是“精准灌溉”
    ,要是只按“科技含量”
    看,比中原耕作水平要高得多。
    由于敦煌地区冬季气温低,土壤冻结,无法深耕。
    而早春时节河流径流量小,无法满足灌溉需求,所以那些需要在早春种植春小麦和稍后播种豆类的田地一般在上年的秋季就要提前耕整。
    因此,秋耕就成为一个生产周期的开端,而以秋收结尾。
    按照沙州府衙颁布的《沙州敦煌县行用水细则》规定,一个农业生产周期要进行六轮灌溉,即“秋水灌溉”
    “春水灌溉”
    “浇伤苗”
    “麦田重浇水”
    “糜粟麻重浇水”
    和“浇麻菜水”
    。
    并且每年大部分农田的浇灌次数、每次的浇灌时间和浇灌田地的种类等。
    这些内容,在《沙州敦煌县行用水细则》中皆有详细规定。
    当方重勇第一次翻阅到这份文书的时候,立刻惊为天人,深感叹服。
    古人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已经把能做的制度管理做到了极致,实在是不可小觑。
    方重勇觉得,这次发洪水与吐蕃人大概是没有强关联。
    只是,现在敦煌县被围城,很显然会影响修补漕渠,影响田里的收成。
    其后续恶果,不可低估。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